新闻动态

立足新起点,开创新局面
详细内容

潍坊市科技局发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

潍坊市科技局发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

                      新旧动能转换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鲁发〔2018〕9 )号和《关于印发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施规划的通知》(鲁政发〔2018〕7号)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省科技厅《科技创新支持新旧动能转换的若干措施》和全市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暨“四个城市”建设推进会议精神,更好发挥科技创新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破除我市创新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结合全市创新发展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与培养,为建设富裕文明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强市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到2020年,创新体系更加完善,创新人才作用更好发挥,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衔接,打造成创新主体活跃、创新资源集聚、创新机制灵活、创新体系完备、创新文化多元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科技创新投入稳步提升。到2020年,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不断完善,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8%,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25%,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到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6%。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到400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等国家级顶尖人才达到100人。

创新发展环境日益完善。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明显增强,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流动更加顺畅,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更加畅通,创新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科技金融结合更加紧密,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更加完善。

三、重点任务

(一)构建全方位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一是加快十大产业创新中心和十大未来产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推进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商用汽车动力系统总成、8AT自动变速器、生物医药等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国内高水平的行业技术研发平台。进一步规划量子纳米超导新能源技术、空气悬浮高速风机技术、机器人模块化关节技术等未来产业技术中心建设,完善十大未来产业技术中心培育建设方案,并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专家论证对十大中心进行动态调整。到2020年建成十大技术创新中心,布局5个未来技术创新中心。

二是加快市工业研究院建设。积极探索创新市工业研究院发展、运行模式。组织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产业发展论证、专家咨询等,为产业发展破解难题、建言献策,打造集科技资源汇聚、应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聚集的行业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发挥市工业研究院公共创新平台和服务联合体的作用,积极招院引所、招才引智,通过各种方式,引进共建科研机构、培养引进各类人才,壮大市工研院科研实力。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通过政府引导、龙头企业支撑、联合高校与科研院所,在重点产业领域布局一批体制新、机制活、特色鲜明、科技创新能力强、品牌知名度高的行业研究院。为各行业研究院提供平台建设、项目支持、要素配置等多方位支持,鼓励其开展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行业发展。到2020年建成10家左右行业研究分院,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的研发支撑体系。

三是加快科教创新园建设。集中力量推动齐鲁创智园建成潍坊市级科教创新园区,重点推动智慧半岛一期、智能制造产业园、产业提升区、医药物流园及相关生活商务配套建设,打造全市科教创新资源综合服务样板,成为提升中心城区综合实力和带动功能的新“亮点”。推动有条件的县市区做好科教创新园建设规划,增强科技要素聚集能力。扶持指导滨海大学科技园、诸城超然首新空间等启动做好潍坊市科创园建设规划。到2020年,建成3处科教创新园区。

四是发挥各类创新园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鼓励高新区在管理模式、创新政策、资源配置等方面先行先试。围绕燃料电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优势产业打造国际动力城、光电城、生命健康城和VR科技城等“产业名片”,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树立标杆。鼓励寿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升促建”,争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山东省海洋化工科学院的技术优势,积极推动滨海、寿光、昌邑北部沿海地区发展高端化工、绿色化工,打造蓝色经济优势明显的海洋科技产业聚集示范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业科技园区产业提升工程,鼓励每个科技园区打造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五是优化提升传统科技创新平台。依托重点领域龙头企业,布局建设、优化提升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传统创新平台。推动平台与国内、国际高水平院校、企业合作,促进平台创新水平再上新台阶。按照全市创新平台建设安排部署,每年新建10家以上高端创新平台,确保完成五年新建50家高端创新平台任务目标。加大市级创新平台认定频次,支持各县市区开展县级创新平台培育认定。

(二)深入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一是拓宽国内科技合作渠道。探索实行“互联网+”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完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体系。瞄准重点产业领域寻突破、抓亮点,梳理行业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到重点高校院所开展“小分队、多批次、主题化、专业性”的科技精准对接活动,每年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举办6次以上洽谈对接活动,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建立务实合作关系。

二是搭建国际科技高端合作平台。推动企业“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深入推动潍坊(美国)硅谷高科技孵化器、中以(潍坊)科技转移平台等十大科技国际化工程,提升企业国际化水平。

三是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培育力度。围绕产业需求,大力引进两院院士、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端人才,落实相关政策,完善服务体系,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鼓励企业、院校加快实施“育才”计划,筑牢创新发展的人才基础,为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积极推荐申报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国家“万人计划”,力争每年3人以上入围。全力做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的申报服务工作,力争每年5人以上入选。积极落实《关于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潍发【2018】10号),鼓励各类人才开展技术创新。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以上的,给予1000万元奖励;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和一等奖的,给予100万元奖励。

(三)培强做大高新技术产业

一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加大“小升高”、“小升规”培育计划的实施力度,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积极组织开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与评价,努力培育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50家。支持潍柴、歌尔等龙头企业延伸高新技术产业链条,真正形成龙头企业“顶天立地”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新格局。进一步扩大企业研究开发费用财政补助范围,将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范围由首次通过认定的小微企业扩大到首次认定的中小微企业。充分落实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研发费用按175%税前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为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优化环境。

二是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根据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细分领域,围绕全市新旧动能转换五大传统产业(现代农业、高端化工、汽车制造、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五个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养健康、现代金融),进一步明晰产业布局,细化发展路径,强化统计责任,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推动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确保每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要力量。

三是积极培育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化企业主体创新地位,整合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主动科研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通过强力推动产业园区建设、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等手段,加快膨胀产业规模,力争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800亿元,为引领全市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实施十大重大科技项目

1、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依托潍柴集团,加快推进燃料电池技术和产业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推动该项目作为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列入央地联合实施的科技创新项目。加快方案编制和优化提升,强化政策资源配套支持,发挥骨干企业主体作用,引进国内外顶尖人才和技术骨干,开展自主研发、技术攻关,建设世界一流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

2、潍坊寿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项目。深入研究科技部对升建国家高新区的具体要求和考察评审重点,进一步修订完善潍坊寿光国家高新区《战略发展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山东省蔬菜技术创新中心、寿光市科技创新园等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引进科技领军人才,为升建国家高新区进一步提供创新平台和人才支撑。

3、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项目。依托雷沃重工,深入开展智能农机领域的科研攻关、科技合作、技术交流活动,力争在大功率高端智能化拖拉机关键技术、大型高效智能化谷物联合收获机械关键技术、大型智能化精准变量播种机关键技术等智能农机领域关键技术实现新的突破,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农机技术研发中心。

4、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中心项目。依托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整合重组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加快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公共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不断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断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提供创业培训、财税法务、知识产权、项目咨询、投融资等专业化服务。

5、新型高性价比乘用车混合动力总成开发与整车集成项目。以盛瑞传动股份有限公司为主体,依托项目各成员单位现有基础及科研资源,进一步加强项目的统筹调度和管理,充分发挥各单位优势条件,协调推进项目开发。围绕后续科技成果转化需求,打造国际先进的混合动力自动变速器总成智能生产线。

6、生物基增塑剂绿色催化技术及产业化研发项目。依托吉青化工,进行生物基系列材料的研发与生产,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加强生物基增塑剂技术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的建设,聚集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加快实现人才-基地一体化进程,提高设备研发、生产的技术水平,构建以技术科研、技术成果转化、科技示范、技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体系。

7、移动式3.0T多功能肢端核磁共振整机系统项目。依托新力超导,开展移动式3.0T多功能肢端核磁共振整机研发设计,重点完成磁共振影像终端硬件及影像信号采集、数据处理、图像重建等系统的研究开发。到2020年实现成果转化,形成年产300台套生产能力。

8、环境友好型水压传动研发中心项目。依托天瑞重工,开展水压传动凿岩设备的研发推广。与英国安妮·内维尔院士(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带领的70人研发团队建设离岸水压传动研发中心,与合肥工业大学联合开展水压传动凿岩机用高压泵等国产化的研究,推动产品实现国产化。

9、均相膜制备及其电渗析关键技术开发项目。依托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建设均相膜及其装置生产线,实现均相膜年产量50万平方米、电渗析装置年产1000台(套)生产能力。尽快完成新型电渗析装置的研究开发,开展电渗析技术在含盐废水处理、中水回用、纯水制备等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建设。

10、药明康德生命科学园项目。依托上海药明康德,引进国际先进的技术成果在潍转化,建设国内一流的制剂研发及生物药、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推动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在研发能力和规模壮大等方面实现跨跃式发展。

(五)谋划十大未来技术创新项目

1、虚拟现实技术创新项目。依托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进行虚拟现实领域软硬件的研发设计及工程化研究,开展虚拟现实显示器关键元器件、配件以及集成化产品、外延设备等虚拟现实硬件关键技术研发,VR/AR基础算法、功能软件、VR/AR服务、交互系统等软件开发设计工作,推动虚拟现实及相关产业的产品创新和产业转化。

2、金属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创新项目。依托山东矿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山东大学、山东省机械设计研究院等高校院所,针对金属激光增材制造性能调控技术与装备的关键问题及工艺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开发出高质量、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激光增材成形工艺及相应装备模块,推进高温合金、钛合金、高强度钢等大型精密整体构件增材制造和工程化应用,使产品综合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量子纳米超导新能源技术创新项目。依托山东威尼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特斯拉及爱因斯坦关于物质能量转换和引力动态理论引导下,在意大利科学家弗朗西斯科与罗西的冷核聚变实验基础上,运用最新的磁引力场理论,对宇宙天体运动能量、冷核聚变、物质融合、暗物质产生的能量进行探索、研究、试验和总结,力争三年内,研发出量子超导循环新能源系统、量子能源及其发电装置,在微电网、分布式供电方面进入初步应用。

4、空气悬浮高速风机技术创新项目。依托潍坊富源增压器有限公司,通过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空气轴承专家合作,攻克空气轴承技术瓶颈,依托国际先进的研发设计,完成国际上先进研发技术的引进与转化升级,研制开发空气悬浮高速风机径向空气悬浮轴承。

5、绿色制造生物医药材料技术创新项目。依托山东祥维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吉青化工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聘请知名专家组成产业技术专家顾问团,以绿色制造为方向,面向地方发展生物、医药材料科技产业的需要,建立共享的科研平台,建设生物医药材料产业科技创新技术育成基地。

6、磁电与超导技术创新项目。依托山东华特磁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潍坊新力超导磁电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科院高能所、中科院电工所等科研单位,建设超导技术创新平台、高端装备研发与测试平台、超导磁共振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平台、人才团队建设平台及超导技术应用推广平台等,建立医疗诊断和工业磁分离领域的行业标准体系。

7、激光显示用红光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创新项目。依托潍坊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围绕激光显示光源的要求,针对短波长红光LD在激光显示技术方面的巨大应用前景,解决短波长红光LD温度特性差、能量转换效率低、可靠性差、芯片成本高昂等问题,通过突破材料生长、芯片制造、器件封装等关键技术,研制出高效率、低缺陷、低成本的红光LD器件,实现年产激光显示用红光LD 300万只/年的生产能力。

8、应用于新一代显示的Mini LED芯片研发技术创新项目。依托山东浪潮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应用于新一代显示的Mini-LED芯片研发,重点就衬底转移技术、芯片之间隔离槽的制作工艺、芯片切割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实现Mini-LED芯片的制作,拉长产业链条,批量应用于广告传媒、体育场馆、舞台背景、市政工程等领域。

9、基于本质安全的连续流微化工工艺开发技术创新项目。依托山东默锐科技有限公司,与化学工程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常州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重点解决微尺度下,不同反应体系(气液体系、液液体系及更为复杂的气液固三相体系)的分散机理及其尺度效应,为反应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攻克小试、中试技术难题,并实现产业化示范,实现传统精细化工技术改造升级,打造山东省精细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样板和典范。

10、全方位重载多功能激光导航自主移动AGV 技术创新项目。依托迈赫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重点联合山东大学,利用Kithara软件平台,采用两台激光扫描仪为导航方式,以视觉传感器辅助精准定位的结合应用,开发适用于重载AGV的可靠性高、精度高的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和路径规划,实现AGV系统的车辆管理、交通管理、调度管理、运行管理、任务管理、通信管理、自动充电功能,以及与MES系统、WMS系统、生产线系统等实现对接,打造柔性、现代的智能物流系统。

(六)畅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

一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热情。深入推进科技成果权益管理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措施,将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的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全部下放给项目承担单位。提高科技人员就地转化科技成果所得收益的奖励比例,支持科技人员将高新技术成果或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入股创办科技型企业。进一步扩大“创新券”补助覆盖面,探索将省级以上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内的创新群体,利用省大型科学仪器共用网入网仪器设备所发生的费用,纳入“创新券”补助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加大对科技类社会服务机构的支持力度,强化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导入阶段的金融支持。设立10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金,针对科技型企业开展成果转化发生的不良贷款,由合作银行、省风险补偿金、市风险补偿金分别承担坏账损失的30%、35%、35%。鼓励合作银行针对科技型企业出台特定的金融产品、金融政策。

二是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坚持定向委托与竞争性选择相结合,建立重大科技项目联合攻关机制,实现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化应用示范一体化推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技术实力强的创新型企业牵头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突出企业在成果转化以及技术创新方向、技术路线选择中的主导作用。以市场化投入方式设立重大科技创新基金,采用股权、债权等方式,每年实施10项左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掌握一批重点领域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进一步增强企业创新竞争力。适当调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类别,对新旧动能转换具有重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创新和攻关项目,优先列入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

三是健全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大力培育技术交易市场,建立全市统一的技术创新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与省级信息服务平台和技术交易市场的对接,构建区域性与行业性有机衔接的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加大对技术经纪人和专利代理人服务力度。完善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机制,大力扶持、规范发展技术转移、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专业科技服务和综合科技服务机构,培育一批中介机构品牌,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七)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

一是转变政府科技管理职能。适应科技创新发展规律,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推动科技管理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各项政策由鼓励扶持生产为主向鼓励扶持创新创业为主转变。探索建立高层次专家参与科技决策及论证机制,增强重大科技决策的科学性。创新科技服务方式,优化提升市科技孵化中心、合作中心等平台功能,完善“互联网+科技服务”模式,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

二是强化财政支持科技创新作用。优化整合财政科技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应用技术研究等。对市场需求明确的技术创新活动,综合运用股权投资、风险补偿、贷款贴息、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和带动社会力量支持科技创新。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科技型企业融资渠道,促进科技与金融的紧密结合。

三是改进完善科技评价体系。探索建立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多方参与的评价机制,以创新质量、创新贡献和创新效率为导向,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分类评价,强化对科技计划和科技项目实施绩效的评价,充分发挥科技评价对创新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完善政府科技奖励制度,重点奖励重大科技贡献和杰出科技人才,提高对发明专利转化应用和重大产业化成果的奖励比例。

四、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科技局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各业务科室科长为成员。建立新旧动能转换工作台账,对台账进行细化分解,明确到具体责任科室和责任人。定期督查调度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圆满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顺利实施做出积极贡献。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科

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以及关于人才引进、支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普惠性创新政策体系,确保小微企业升级高新技术企业财政补助、企业研发经费后补助、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税收减免等政策落到实处,为全市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是营造良好氛围。弘扬和倡导自信、开放、务实的创新精神,加大对科技创新典型事例、典型项目、典型人物的宣传,积极营造建设创新型城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良好舆论氛围、文化氛围和社会氛围。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倡导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释放全社会创新潜能,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工程顺利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潍坊市科学技术局

2018年05月22日

 


联系热线:0532-88983835

                 18553299328

                 18561363979

Copyright @ 2019 . All rights reserved. 

青岛智启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青岛市高新区汇智桥路151号

           烟台海阳市工业园区南京街28号

青岛智启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
扫一扫  关注我们
备案号:鲁ICP备18028588号     公安备案号:37021302000432
技术支持: 拓渠网络 | 管理登录
seo seo